渤海二号沉没的过程
1973年,我们从日本进口了一个二手钻井平台,并将原名富士号改为渤海二号,是一个自升式平台。很多人对钻井平台可能并不是很了解,其实可以把它看成一艘四四方方的船,但这艘船没有自主航行的能力。
钻井平台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种,仅仅是移动式的平台就有自升式、坐底式、钻井船等各式平台。
而渤海二号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主要分为三部分,平台主体、桩脚、升降机构。工作的原理看上去比较简单,需要移动的时候将桩脚使用升降机械升起来,平台主体漂浮在海面,使用牵引船只对平台进行移动。
移动到油井上方时,将桩脚降下去,分布在平台的四角的四个桩脚在接触到海底后,将整个平台撑起来,平台脱离海面,被稳稳地固定住,然后就能持续稳定地从油井上方钻探石油原油。
1953年美国建造出第一台自升式平台,由于它的设计让平台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都十分强大,因此直到现在海上钻探平台中有二分之一都属于自升式平台。
一般情况下,桩脚的高度能够达到七八十米,因此只能在水深较浅的海域钻探.在购买渤海二号之前,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一台自升式平台“渤海一号”的作业水深只能达到三十米,技术还不足以满足需求。
渤海二号沉没的真相
在事故发生之后,技术人员和民众普遍认为渤海二号的沉没是因为当时船员的操作不当导致的,甚至有声音认为,中国人无法使用国外的先进科技,正是因为非要使用,导致事故的发生。这次事故中不仅损失了72人,还造成了三千七百万的经济损失。
为了研究清楚渤海二号的沉船真相,国家做出将沉船打捞起来调查的决定。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技术人员将渤海二号船体在海底分割成十块后,将其打捞上来。
结合船体实物,调查人员通过船体模型模拟实验、实地调查等方法,终于调查清楚渤海二号沉没的主要原因。就让本文带您走进这来自大海深处的“哭泣”,揭秘渤海二号石油钻井平台沉没的悲惨真相。
船体设计缺陷
渤海二号的是日本设计并建造的,于1968年建成,日本使用了四年后就转让给我们国家使用,按理说只使用了几年的新船是不应该卖给我们的。但当时并没有人能会怀疑这一点,仅仅凭借外国科技都盲目信任,就将其买下了,但外国的设计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日本设计的这艘钻井平台的通风筒设计很不完善,通风筒建造的高度太低了,而且通风筒本身竟然没有密封关闭装置,最为不合理的是,通风筒竟然是直接连接到发电舱、机舱、泵舱等关键舱位。
用大白话讲,就是渤海二号的设计让它十分容易进水,而且一旦进水,就会对关键舱体里的设备造成破坏。在事故发生的时候,渤海二号就是因为进水导致发电室被泡,船员们陷入完全黑暗的境地,让他们无法成功自救。
曾经有一段时间,国内买办主义十分盛行,他们认为只要花钱从国外购入先进装备,就能跻身科技强国的行列。
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国内自主研发的进程受到不小的阻碍。就算直到今天,我们国家的芯片研发也难以获得民众的普遍支持,美国已经能够轻松制造出7nm的芯片了,我们国家的14nm芯片还做不到量产,于是有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何不直接从美国买先进的7nm芯片。
事实已经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从别人家买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他们可以随时不卖给我们,也可以将渤海二号这样的劣质缺陷产品卖给我们,我们还无法发现它的缺陷。
所以想要避免像渤海二号这样的悲惨事故再次发生,就必须一心一意发展我们国内的技术。只有技术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能顺利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实力。
我国现在的钻井技术水平
由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实用性,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主流的钻井平台依旧使用这种型号。不同的是,现在我们再也不需要从外国进口设备了,我们国家研发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比如我国十年前投入使用的DSJ300-1自升式钻井平台,已经能达到最大作业水深91.44米,钻井深度更是能达到9000米。
除了自升式这个最基本的型号,我们国家还研发出全球首艘获得挪威船级社(DNV)智能认证的钻井平台,名为“深蓝探索”。这是一艘结合智能控制技术的最新深海钻井平台,作业水深能够达到1000米,最大钻井深度有9144米。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自主科技将不会再被别国所看不起,甚至会超越他们,成为世界领先的等级。
结结语
在发现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的强大后,其他国家曾一度想要对我们实行技术垄断,这导致我们国家的技术发展受到不小的制约。所以永远要将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这才是保障自身的唯一办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Copyright © 2022-2025 聊城国泰机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开发区黑龙江路6号 备案号: